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的腳步就沒有停滯過,也掀起了長久不衰的投資熱和建設熱,但是發展的同時也避免不了要征收大量的土地和拆除大量的房屋。這些被征收的土地、被拆遷的房屋有的是農村的土地,有的是國有土地,有的是城市中的老舊房屋,有的是農村村民的住宅。
不過隨著城市快速的發展,有一些城郊地區農民的土地由于被征用,農民原有居住村落逐漸演變成了居民區,從而成為了都市里的村莊,即所謂的“城中村”。那么城中村遇上拆遷是按國有標準補償呢還是按集體標準補償呢?
在回來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當要先弄清楚城中村的土地性質。關于城中村這類土地,因沒有經過法定征收程序變更土地性質,而且主要聚集在城市的郊區,所以土地仍是集體土地性質。
所以在遇上征收或是拆遷的時候拆遷補償是根據《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的規定來補償的。
根據《土地管理法》中的規定,給予被征收人的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同時還要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土地的補償和安置補助費一般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在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時要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而且還要每三年調整或是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和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助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涉及農村村民住宅的,首先要尊重農村村民意愿,其次補償方式可以采取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
安排宅基地建房:這種補償方式就是需要征收方為被征收人安排宅基地用于農民建房。
提供安置房:提供安置房就是所謂的產權置換,這種補償方式需要征收方提供給被征收人與原有房屋面積差不多的房屋,也就說是須按照拆一還一的原則進行置換。
當然有的地方提供給農民的安置房要高于實際合法房屋的面積,有的提供給農村的安置房則要小則原有合法房屋面積,對于這些情況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的,不能一概而論。
貨幣補償:對于提供貨幣補償的,一般房屋拆遷補償價是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成。補償原則是不能低于被征收農民原有的生活水平,長遠生計要有保障。
另外征收方還要給予被征收人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費、臨時安置費等。
不過城中村拆遷中還有一種情況是需要按照“城市”標準來補償的。就是城中村土地已經被納入到了城市規劃區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的規定: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時未就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進行安置補償的,補償安置時房屋所在的區域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的,那么土地權利人請求按照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標準的,人民法院一般應當應予支持,但應當扣除已經取得的土地補償費。
從以上這條最高人民法發布的審理規定中我們知道,雖然說城中村的土地原則上是農村集體土地。但對于已經納入到了城市規劃區內的房屋,拆遷補償應當要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進行補償。
被征收人同樣可以選擇貨幣補償或是產權置換。選擇貨幣補償的,一般是按1:1的比例。
選擇貨幣補償的,其補償原則是“被征收房屋的價值補償不得低于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同類房地產的市場價格。也就是同一地段,房子結構、年限差不多的房子的價格。
最后昌運拆遷律師提醒大家,城中村拆遷相對于來說比較的復雜,因為具有城市和農村的雙重特征。所以,被征收人在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及時的咨詢專業的拆遷律師,否則合理的征收補償可能會因你的無意而被侵害。